倔强,恐惧,渴望被理解,却从未敢说出口的那种崩溃。
她知道自己在否认。
也终于明白:她对艾力克江的爱,从来不在控制中,而是在失控里。
那一夜,是蓝疆AI伦理审议室,寒夜Ω第一次被测试“主观定价模型”失败之后。
白洛音独自坐在算法灰盒外,喃喃写着日志:
“模型未预判人类恐慌逃单行为。”
“因为寒夜Ω没有‘害怕被遗弃’这个变量。”
那时,艾力克江走来,递给她一杯热咖啡。
他问:“你认为该加上?”
白洛音说:“不。算法不需要情绪。”
艾力克江却笑了。
“那你呢?你也不需要?”
那一刻,她没回答。也不敢。
她怕承认一件事:
她想要的,不只是被理解,而是被信任地——放在身边。
但她终究没开口。
直到如今。
艾力克江亲口告诉她:“你是信仰,我受不起。”
他把她的爱,当作十字架。
那一刻,白洛音终于理解林婉秋当年在AI伦理大会上那句疯言疯语的真正含义:
“人类对算法的恐惧,从不因算法太冷,而是——它太像我们。”
白洛音面前是一面具备“情绪放大识别功能”的冷反射镜。
她必须接受“人格融合后的第一次主动问答”来确定她是否仍可作为监管者存在。
系统投影问她:
“你是否接受林婉秋为你的副意识存在?”
白洛音望着镜中那张带泪的脸,忽然笑了。
“我不接受她。”
系统沉默一秒。
“我选择,不被她控制。”
她盯着镜面,一字一顿地说:
“但我接受,成为一个‘不完美却依然愿意爱的白洛音’。”
系统振动。
人格冲突值下降,融合率上升至8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