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成交。”林晚干脆利落地点头,心中一块石头落地。有了这暂时的栖身之所和喘息之机,她才能筹划下一步。
“另外,”顾淮安站起身,高大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,“我大部分时间在部队。生活物资,每月津贴我会留一部分在炕席下面。你自己安排。” 他说完,不再停留,径直走向门口,拿起挂在门后的军帽戴上,推门走了出去。
房门关上,带进一股冷风,也带走了那股无形的压迫感。
屋子里只剩下林晚一个人,还有灶膛里渐渐熄灭的余烬散发的微弱暖意。
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。第一步,算是迈出去了。
强烈的饥饿感和疲惫感瞬间席卷而来。她走到炕边,掀开炕席一角,果然看到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粮票和几块钱。数目不多,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,已是顾淮安作为军官能提供的最大便利。
她将粮票和钱小心收好。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和恢复体力。
意念微动,她的意识沉入颈间的玉佩空间。
温润的青石板,弥漫的药香,巨大的中药柜,还有那眼氤氲着白雾的灵泉。她快步走到灵泉边,再次用手捧起清冽甘甜的泉水,大口喝下。泉水入腹,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,驱散了深入骨髓的寒意和虚弱,连喉咙最后那点干涩感也消失无踪,整个人仿佛被洗涤一新,充满了活力。
饥饿感却更明显了。空间木架上只有一些基础的米面粮油,没有现成的食物。她取出一小把空间里最普通的粳米,又舀了一小捧灵泉水,准备熬点最稀的米粥先垫垫肚子。
就在她准备退出空间时,目光无意间扫过药柜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小抽屉,上面贴着的名签是——“甘草”。
甘草?她心中一动。甘草性平味甘,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,能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……最重要的是,它药性温和,用途广泛,在七十年代,也是相对容易找到、不太引人注目的药材之一!
一个念头瞬间闪过脑海。
她取了几片甘草片,退出空间。将空间里的米和灵泉水倒入一个豁了口的陶罐里,放在灶膛的余烬上慢慢煨着。同时,她将那几片甘草片放入另一个破碗里,加入一点热水浸泡。
米粥的清香渐渐弥漫开来。林晚捧着温热的陶罐,小口小口地喝着稀薄的米粥,感受着食物和灵泉的双重滋养,身体状态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。
她一边喝粥,一边看着碗里泡软的甘草片,眼神变得深邃而冷静。空间是她最大的依仗,但绝不能轻易暴露。想要在这个年代立足,尤其是三个月内考进军区医院,光靠空间里的药材和灵泉还不够,她需要一个合理、能摆在明面上的“本事”来源。
甘草,或许就是一块不错的敲门砖。
接下来的日子,林晚的生活进入了某种规律而紧张的节奏。
顾淮安果然如他所说,极少回来。偶尔回来,也是深夜或者清晨,换身衣服,拿点东西,便又匆匆离开,两人几乎碰不上面,更谈不上交流。那间破败的土屋,成了林晚一个人的天地。
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用空间灵泉洗漱,然后开始雷打不动的锻炼——一套前世爷爷教的、能强身健体、蕴养气息的五禽戏。这具身体底子太差,必须尽快改善。
锻炼完,便是最重要的学习时间。她用顾淮安留下的钱和粮票,去了一趟县里唯一的旧书店和废品收购站,几乎翻了个底朝天,才淘换来几本破旧不堪但勉强能用的高中数理化课本、一本老掉牙的《赤脚医生手册》、一本缺页少字的《中医基础理论》,还有几份不知道哪年的旧报纸。
这些便是她备考的全部“教材”。
她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书本。前世的医学底子让她理解《赤脚医生手册》和《中医基础理论》相对轻松,但数理化对她这个纯文科背景的现代人来说,简直是天书!尤其是物理和化学公式,看得她头皮发麻。她只能硬着头皮,用最笨的方法,一遍遍抄写、演算、死记硬背。
空间灵泉成了她最大的助力。每当疲惫不堪、头晕眼花时,喝上一口,便能瞬间提神醒脑,思维变得格外清晰,记忆力也似乎有所增强。她将时间利用到了极致,白天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做题,晚上则进入空间,对照着那巨大药柜上的名签,结合《林氏针经》和前世所学,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那些珍贵药材的知识。
日子虽然清苦忙碌,但内心却无比充实。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,拼命汲取着知识的水分,为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积蓄力量。
然而,平静之下,暗流从未停止涌动。